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探寻地域文旅资源,体会中华文明新气象,2023年8月21日,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探寻中华文明地域资源,共促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实践队,在高旭红教授带领下赴山西省运城市开展实地调研,实践队先后考察参观了运城市夏县、盐湖区、闻喜县、万荣县,深切体会了悠久厚重的河东历史文化,实地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阶段焕发出的文明新气象。
在传承中发展,赋文化以新生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每一方水土都孕育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实践队通过探访夏县司马温祠、盐湖区关帝家庙、闻喜县上镇村和裴柏村、万荣县李家大院,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民俗文化印刻着一个地区发展的独特记忆。走在闻喜县上镇村的富民大道上,实践队员们在各样囍字中感受喜文化的前世今生;站在闫景村李家大院的巍巍百善墙下,队员们回望李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善文化基因;在寺底村的楹联文化礼堂中,队员们深刻体会着寺底村以楹联为主抓手、以新乡贤为骨干、以乡风文明促进基层治理的“寺底模式”,受益颇深。如今,这些传统的优秀民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早已深深融入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本次暑期实践中队员们于实地探寻中华民族精神之源。司马温祠记录着司马光训俭醒一人、家范正万家的圣德家风及心忧家国、清正廉洁、忠于职守的高贵品德,在与司马村老支书等人的座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村内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相关情况,体会着司马光廉洁奉公精神的当代价值。常平村关帝家庙名扬千古的关公忠义文化,彰显着古河东、新运城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实践队与常平村村委会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近年来常平村依托关公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种种举措;裴柏村裴氏公祠中59位宰相、59位将军的故事,讲述着“中华宰相村”的世代传奇,以家风文化滋润家国情怀,裴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家规将理家与治国相统一,引导人们将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队员心中烙下深刻印记。如今,这些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激活红色资源,铭记峥嵘岁月
红色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本。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先后参观了堆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和被誉为河东“西柏坡”的陈家庄。在堆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队员们聆听着以嘉康杰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了晋南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被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深深感染。除此之外,实践队还前往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陈家庄深入了解太岳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丰功永志成过客,留取精神昭后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队员心中茁壮生长,成为参天大树,也必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扎根华夏大地,庇荫一方水土。
深耕文化土壤,传承文化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践队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满怀着敬仰之心去往了运城博物馆。馆内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无声地诉说着五千年悠悠岁月,实践队员们沉醉于悠久厚重的河东文化,也深刻体悟到河东文化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为盐而生、因盐而兴,实践队前往河东池盐博物馆重点了解了盐池的形成过程、盐业的发展变迁。退盐还湖后的运城紧紧抓住旅游业发展机遇,依托当地盐文化资源,打造了“河东盬盐文化”“中国死海”“七彩盐湖”等一系列文旅IP,种种举措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运城的“盐运”才能转化转变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气运”。
创造了三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闻喜花馍着让实践队员们好奇不已。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一起学习了花馍制作技巧。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亲身体悟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通过亲手制作花馍,实践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领悟到了花馍制作过程中所需的细致和专注,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此次运城市的文化之旅让实践队员们有机会在亲身实践中对话历史、感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种子在队员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新的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用青春与活力、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创新共同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文字:王夏荷 孟腾洋
图片:李秄顄 王夏荷 孟腾洋
审核:李 刚